作者:凤来仪
01
过年返乡,有几个人情世故是躲不开的。
结婚没?工资多少?买房没?生孩子了吗?孩子成绩咋样?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人有了返乡恐惧症。但不返乡也不行,除了看望父母,很多在城里务工的青年,回家有个大事要办,那就是相亲。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由于城乡二元性对于很多城里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几乎不太可能在城里结婚成家,返乡成家,是这些年轻人家长最热切的盼望。
在微博上,相亲话题被广泛关注。比如一条名为#被程序员的相亲规划整不会了#的话题就冲上热搜。说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程序员将自己7天7场相亲的行程规划表发到了论坛上,并感叹真“不是凡尔赛,相亲比上班还难”,引来了大量网友围观。
评论区也因此成了网友们的“诉苦大会”:“感同身受,自己在一天之内被安排了3场相亲”,“每年过年回家都感觉自己是个没有感情的相亲机器”,“在相亲上吃的苦比上班时候还多”……
但这个小伙子,明显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的辛苦在于七天的相亲马不停蹄,不断跟不认识的人尬聊,但他不知道在同一个时空下,有的男青年欲见相亲对象一面而不得。
这是河南周口某位男青年排队相亲的场景。相亲难,成家难,不是正在,而是老早就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只有后果并非由全民承担,才显得没那么显著和刺眼。
02
此前我们关注过农村的彩礼问题,其实这只是性别失衡的一个缩影罢了。简单盘一下,看哪些地区农村地区彩礼比较高。
河南:河南大多数农村彩礼要价都在10万以上,有的地方甚至约定把彩礼钱涨到了20万!
江西:一直被诟病为“卖女省”,平均彩礼达到了15万左右!是国内最高的。在江西南部农村,彩礼涨到了18万起!并且不包含买三金五金的费用。
甘肃:作为经济比较落后的西部大省,这里的彩礼最起码都要20万!这也导致很多当地的甘肃男青年都娶不起当地的女人。
别说没出嫁的姑娘,这些地方就算离过婚带个娃的女人,都很抢手。甚至有句俗话,叫“离婚的女人落地不沾灰。”意思是哪个女人要离婚了,就有就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无数双无形的手伸着,需要这位女人。光棍娶不到老婆是常事,女人想出嫁只需要一个媒婆就能搞定。
所以在扶贫工作中都闹出过这样的笑话,有人问娶不到老婆怎么办,有个地方的政协委员,还提过这种阴间提议:
这已经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上升到了社会的问题,上升到农村稳定,上升到乡村振兴,上升到以后的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然而,无论上升到什么问题,都对抗不了规律和趋势。
03
规律是,男女出生比例几十年来是失调的,加上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女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出路,能留在农村的女子,越来越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男性人口为逾7.1亿人,而女性人口则约6.8亿人,相当于每100名女性,有104.64名男性。这个比例看上去并不算高,但若再仔细分析,当中00后群体的失衡情况就严重了,每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高达118位。
以前说的,多出3000万适龄男青年,看来并不是一个虚幻的数字。而且,在受教育程度上,反而是女性较高:
农村的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没有退路,她们要么奋力读书,要么早早出门打工,返乡嫁人生子,草草过完一生。你可以说这些留在家乡的女孩子做出了贡献,但你能指责那些奋力离开的女孩子么?
我相信,国人的三观还没歪到那个地步,否则那个让国人感动的张桂梅校长,就不会在主流媒体出现。
张桂梅担任校长的丽江华坪女中,校训是这两句话: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那么从整体来看,娶不到老婆是群体不可避免的命运。假如你在山区看到一个堰塞湖,那么某个地方会决口就是规律使然。
这决口,这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已经有所显现,那就是“拐卖妇女”。丰县的事,到现在还处于扑朔迷离语焉不详的状态,但明白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很多年前的电影《盲山》,只是揭开了这个罪恶行动的一角。
男女失衡所以要排队相亲,排队相亲也娶不到媳妇,娶不到媳妇所以彩礼高涨,形成沉重负担。另一面,总有些人不怕犯法,只怕不能传宗接代,于是在部分光棍中形成购买妇女的市场,拐卖由此而生。
群体是没有人格也没有选择的,但个体永远有选择。就像那位张桂梅女士教育过的女学生一样,她们能靠个人努力走出大山,摆脱历史加持在女性身上的命运。
暂时娶不到媳妇的年轻人当然不该灰心,个人努力成就自己,能立业自然能成家。
有时候想想,不婚族们也可能是群体应对失衡的某种方式,既然结婚太难,索性就把不婚当作时髦,也不失为一种不得已的解决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