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网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下的全球化之路探析 | 跨越山海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下的全球化之路探析 | 跨越山海

    shishan 2025-03-12 设备制造 9 次浏览 0个评论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动作频频:蔚来汽车2021年在挪威投运了NIO House(用户体验中心),并在莱茵河沿岸设立了6座换电站;2022年,比亚迪在泰国罗勇府建立了合资工厂,已于2024年7月开业,年产能可达15万辆;2023年,包括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在内的多家中国电池制造商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以支持当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同时,包括上汽、长城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长安汽车等在内的多家车企宣布在东南亚建厂。2024年,比亚迪推出了“BYD EXPLORER NO.1”滚装船,首航载运5000多台新能源汽车前往欧洲。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物流方面的自主化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新能源车企的“出海”战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下的全球化之路探析 | 跨越山海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数年间的迅猛发展引人瞩目。从市场份额的急剧攀升到技术能力的显著增强,中国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还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不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导致了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1)发展:迅猛崛起

    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041万辆。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型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的种类或车身级别,正在向更大车型、更高端渗透。

    (2)技术:全球领跑者

    • “三电”系统全球领先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已稳居世界领先地位。尤为突出的是电池技术,在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市场上,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且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关键原材料的生产上形成了产业链优势。

    • 成本控制持续优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技术上领先,更在成本控制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高端技术——如800V平台架构、8295车规级芯片等得以在20万元以内的车型中普及,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大幅下降,实现了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的历史性跨越,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 智能化加速推进

    多家国内车企积极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推出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在实际道路测试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与可靠性。

    (3)产能:快速扩张

    一方面,传统油车企业积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例如,2023年,上汽通用在武汉开设了第二个电动车生产基地;一汽大众在佛山和天津投入运营新工厂,作为其电动车的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加码产能规划。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下的全球化之路探析 | 跨越山海

    (4)出口:已成为国际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凭借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本土完整供应链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持续攀升,已成为国际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 出口大幅增长

    据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增速超过传统燃油车,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4.5%。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60.5万辆,同比增长13.2%。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60%,正加速向全球化迈进。

    • 高端市场布局

    中国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比亚迪、吉利、蔚来等不仅将产品销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还积极布局欧洲高端市场,如挪威、瑞典、德国、荷兰等。这些市场对中国高端车型的接受度较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并推动了产品溢价能力的提升。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下的全球化之路探析 | 跨越山海

    • “量价齐升”的出口态势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均价也在逐年提升,从2021年的1.95万美元到2023年的2.38万美元。这种“量价齐升”的出口态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了更丰厚的利润回报,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布局海外市场面临的挑战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随着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国内市场空间正在逐渐缩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直接导致利润空间受限,增长速度放缓。在这种背景下,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上,向外发展的路径并非新能源汽车产业独有。以家电产业为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家电行业在经历了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后,果断选择了向外拓展的道路,并最终在全球市场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向外发展,企业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实力与优势,寻找新的增长点,占领新的市场高地。同时,这一过程也将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与优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因此,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布局海外市场,是符合产业发展常规路线的战略选择,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当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全球竞争力。

    (1)“出口大国”不等同于“出口强国”

    虽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其中较大部分是由外资品牌主导。2023年,有超34.4万辆由上海生产的“中国制造”特斯拉出口到海外市场,占中国电动车出口的比重为29%。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品牌价值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老牌车企相比,仍存在差距。例如,中国品牌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通常比同类国外品牌低几千美元。虽然出口数量庞大,但整体盈利能力偏弱,利润贡献有限。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在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的不足,限制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高端定位和溢价能力。

    (2)面对国际贸易壁垒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扩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成为企业海外拓展的“拦路虎”。美国、欧盟等相继对我国电动汽车实施加征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不仅直接增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成本,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连锁反应,可能会引发更多国家效仿,进一步加剧中国新能源产品面临的市场壁垒。这种贸易环境的恶化,不仅考验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也对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构成了严峻挑战。

    (3)国际化程度与本地化能力不足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尚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程度和本地化能力均显不足。具体表现为:海外建厂数量和规模有限,整体产能较低;海外分支机构和工厂的本地化管理和本地员工雇佣比例不高,导致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的速度缓慢;品牌认知度和市场适应性不足,难以快速融入当地市场并赢得消费者信任。

    3.应对建议

    在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政府和企业需采取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措施,以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变革。

    1强化监管与引导机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与科学引导。政府应深化市场机制改革,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监管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政府应引导企业遵循国际规则,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树立正面品牌形象。

    2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在车用芯片、基础软件、低温适应性、安全性、充电便利性、电池续航能力等关键技术领域仍需加强攻关。为此,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3推动海外布局与产业链出海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的转变。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出口整车、技术、品牌等全产业链产品,还要在海外投建生产基地,加强供应链建设,提高海外供应保障能力。面对海外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的支持力度。例如,提供金融支持等,鼓励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加强供应链建设,提高海外供应保障能力。

    (4)设立和制定技术转移门槛和标准

    鼓励国内新能源企业主动向海外市场输出先进技术。可以设立和制定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转移的门槛和标准,比如防漏电标准、充电标准、电池循环次数标准等,不仅有助于淘汰低效和高污染的产能,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高标准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和引导新能源汽车国际规则的制定,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展现出在全球环保和技术进步中的领导力和担当。

    (5)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国际市场拓展中需灵活地采取策略

    面对海外壁垒,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在国际市场拓展中灵活地采取策略。

    首先,加强研发,保持技术领先。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加大对于固态电池、快充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力度,在满足消费者对续航和充电便利性需求的同时提高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专利布局,保护自身技术优势,并利用知识产权与国际巨头进行技术合作和市场拓展。

    其次,利用现有品牌和渠道实现合作共赢。在保持关键技术领先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现有的品牌和渠道,快速进入成熟市场,制定完善的技术输出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渗透率。

    再次,学习日本丰田公司的本地化策略。虽然美国大选结果可能带来政策细节上的变化,但总体上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口限制将逐步趋严。可以学习借鉴日本丰田的经验,设立本地研发中心,与当地技术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发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车型。另外,积极与当地政府、车企和资本寻求合作,共享技术红利,共同推进全球化布局。

    ——

    文 | 马鑫 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多彩网 | [email protected]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下的全球化之路探析 | 跨越山海

    转载请注明来自常州多彩网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当下的全球化之路探析 | 跨越山海》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追最新的韩剧  双鸭山政府通告公告网最新  简阳招工最新信息  外来媳妇本地荔枝网最新  最新拖车信息大全  最新计县的搏击世界  最新的联通猫  高清最新的元素表  最新版虎年图片欣赏  焦作市招聘网最新招聘  汤姆影院最新版app  flsh最新版pc  爱互粉最新版  连江房源最新信息查询网  濮阳日报注销公告网最新  平凡的世界最新更新  全南网最新信息  花束网红款最新图片  vstar最新版  潮州白糖价格查询网最新  冬奥会最新的金牌榜排名  壹华里最新信息  pero最新版在哪  金华市洗车转让信息最新  岳阳最新的大楼  老虎出装思路教学最新版  公海休渔最新信息  玉溪市最新防疫信息查询  莱芜规划公告公示网最新  最新挠痒痒的视频大全 
    多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