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百亿票房背后分账体系有何奥秘?
《哪吒之魔童闹海》斩获百亿票房成绩斐然,背后的分账体系蕴含诸多玄机。
按照我国分账规则,总票房先扣除5%电影发展专项基金与3.3%营业税,余下91.67亿进入分账池。
其中院线分得52.27%,约47.93亿元,这反映出我国影院建设成本高的现状。
制片方获得39.43%,约36.16亿元,光线传媒等三家关联公司凭借资本优势占据六成收益,导演饺子控股的公司分得四成,饺子以多种身份深度绑定IP价值获取收益。
饺子导演的收益包含多重维度,除固定片酬外,有票房分成(按惯例可得制片方净利润5% - 10%,估算至少1.35亿元)、股权分红(从出品方分账中获取数亿元)以及IP衍生价值(官方周边销售额超5000万元,主题公园授权、游戏改编等长尾收益待释放),颠覆传统导演生存模式。
《哪吒2》的百亿票房是中国电影工业升级的里程碑,其分账体系显示传统院线仍占主导,但衍生品市场已现破局之势。
同时也引发关于院线分账比例是否挤压创作激励等拷问,影片的“瀑布式分账”机制为中小成本作品提供生存范本。
这部影片开创文化工业新形态,既非纯粹艺术创作也非简单商业产品,是打通多环节的超级媒介,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在分账体系中得到验证,传统分账结构被新结构取代,这或许正在重塑文化生产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