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网

通威进军“颗粒硅”,协鑫急了

通威进军“颗粒硅”,协鑫急了

chenyuanwei 2025-03-06 全屋定制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AI制图


光伏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这次争议来到了硅料环节。

 

目前,硅料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以通威、大全、新特为主的棒状硅,另一方是以协鑫为代表的颗粒硅。

 

这次,通威开始进军“颗粒硅”,让协鑫彻底坐不住了。

 

2月7日,通威发布了永祥新能源二期技改的环评报告,上面显示将新增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



(图片来源:四川永祥)


这粒状硅与颗粒硅均采用硅烷法生产,本质上是一样的,叫法不同而已。

 

协鑫最担心的并不是通威要进入这个赛道,而是通威的技术是怎么来的。

 

不过,据通威回应:该粒状硅项目为配套增强棒状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核心工艺、关键参数及品质管控体系已形成独立技术路径,与行业其他技术方案存在实质差异。其具体细节暂不对外披露。

 

双方各执一词。

 

接下来,妙投将对通威背后的动机、能否掌握颗粒硅技术、未来硅料格局变化进行探讨。

 

一、动机

 

妙投认为,颗粒硅成本优势越发明显,且与棒状硅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或许是通威开始布局颗粒硅的原因。

 

2024年以来,协鑫科技的颗粒硅生产现金成本的降幅达到了22.55%。

 

分季度来看,2024年Q1~Q4协鑫科技的颗粒硅生产现金成本分别为37.84元/公斤、35.19元/公斤、33.18元/公斤、28.17元/公斤。

 

在棒状硅方面,据大全能源2024年中报披露数据,该公司2024年Q2硅料现金成本为40.16元/公斤,Q3单位现金成本38.93元/公斤。2024年上半年,新特能源的硅料现金成本约为48元/公斤。通威并没有披露现金成本数据。

 

对比来看,2024年上半年,颗粒硅的成本较大全能源、新特能源的棒状硅低12.4%、26.7%。

 

从市场售价来看,现在颗粒硅的价格与棒状硅相差不大。

 

根据Infolink数据,多晶硅的颗粒料的均价为36.0元/公斤,多晶硅的致密快料的均价为37.0元/公斤。

 

颗粒硅的成本优势,已经十分明显。

 

协鑫科技助理副总裁宋昊对妙投表示:“由于目前硅料价格仍处于低端徘徊,目前尚未盈利,但协鑫科技已经有经营性的现金流;绝大多数友商还在现金成本以下,就是没有经营性的现金流。而毛利率能否回正,无法确定,还需等到一季度相关数据披露。”

 

另外,降本空间也会影响未来的差距。

 

在降本方面,协鑫科技全球硅基材料研究总院院长助理刘涛向妙投表示:“颗粒硅仍有较大的降本空间:一方面,产品品质还有提升的空间,还将持续迭代创新;另一方面,从工艺、装置到核心辅材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这个降本幅度,也会高于技术工艺成熟的棒状硅。”

 

在产能过剩、去产能、去库存的背景下,成本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支撑企业能否活下去、活多久。

 

另外,成本优势也在帮助协鑫提升市占率。此前,协鑫计划在2025年实现市占率30%的目标。

 

“在国内,协鑫科技已经拥有50万吨颗粒硅产能,公司年内实现30%市占率的目标,问题不大。”宋昊说:“因为,我们预计2025年硅料有效需求大概为140万吨到150万吨,按照目前产能来看,已经可以达到30% 以上的市占率目标,但由于行业协同的原因,我们的市占率保持在20%到30%之间。”

 

另外,CPIA曾预测,2030年颗粒硅的占比将不足25%。现今,已经有机构认为,2025年颗粒硅的市场占比将超过30%。

 

协鑫已经展现出弯道超车的迹象。而棒状硅企业看到颗粒硅可以“上岸”,不得不考虑继续持久战,还是选择成本低的新路线。

 

这次,通威选择进军颗粒硅,也给棒状硅、颗粒硅的终局提供了参考。

 

二、没那么简单

 

棒状硅企业转型颗粒硅,将面临2大问题:技术壁垒、存量产能的处置。

 

1.技术壁垒

 

技术专利,是进入颗粒硅这个赛道最大的壁垒。

 

“目前,颗粒硅的生产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主要由协鑫科技、REC这2家企业掌握。除非自研,否则基本上无法绕开这两家的知识产权专利。”刘涛说。

 

刘涛向妙投表示:“按照以往自研的经验,自主研发的时间会比较漫长,尤其在工程化的地方,会有很多know-how的细节。如果不考虑时代的背景,一家企业想要从0开始实现颗粒硅规模化,时间周期至少会与协鑫持平。”

 

而协鑫从2011年布局颗粒硅,2019年开始中试,到2021年中试完成并推出1万吨中试线,开始全面押注颗粒硅的战略。

 

另外,协鑫的颗粒硅的规模化也赶上了较好的窗口期。2021年开始硅料较为紧缺、电池技术刚从P型向N型演进,对硅料品质要求没有当下这么高。

 

因此,协鑫向妙投表示,协鑫“十年磨一剑”才拥有颗粒硅的技术能力,对通威的技术来源有疑问。

 

而通威并没公开相关技术细节,目前尚无法定论。

 

2.存量产能的处置

 

除了技术壁垒,工艺设备能否复用,也是影响到棒状硅转型颗粒硅的重要因素。

 

刘涛向妙投表示:“以过去的工艺经验来看,主工艺路线除了冷氢化工艺相通,其他原有的还原和破碎整理环节已完全颠覆,原有设施无法再利用。”

 

这也意味着,在技术转型过程中,原有棒状硅产能的处置带来的资产减值、商誉减值等。产能越多、资产越重,面临的转型难度、潜在损失也就越大。

 

2023年12月,协鑫科技发布公告,协鑫科技通过向联营企业新疆戈恩斯分派股息并回购其6万吨棒状硅产能股权,彻底退出西门子法棒状硅业务。

 

通威进军“颗粒硅”,协鑫急了

根据公告,交易完成后,造成的39.74亿元账面净资产损失。其中,大部分为商誉减值,实际产生亏损大概为7亿元。

 

这仅是将6万吨的棒状硅产能进行剥离。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通威、大全、新特的硅料产能分别为85.5万吨、40万吨、30万吨。

 

不过,由于协鑫拥有知识专利,通威等只能自研,其技术方案、工艺设备也将不同,其原棒状硅产能、设备的处置也将有差异。

 

从现有的技术进展、市场份额来看,头部企业全部转型颗粒硅并不现实。

 

因此,企业会考虑进行部分转型,提供给用户掺杂使用。也就是,通威官方回应所提到的,该粒状硅项目为配套增强棒状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部分转型还是全部转型,相关产能的处置都会让转型企业的账面财务数据都会变得难看。

 

综合来看,现阶段棒状硅企业想尽快量产颗粒硅并非易事,转型带来的副作用也会让业绩下滑。

 

三、小结

 

颗粒硅、棒状硅之战终局已经明晰,胜利的天平将向颗粒硅倾斜。

 

凭借颗粒硅的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协鑫的盈利能力将领先于通威、大全、新特等棒状硅企业,率先穿越周期。而通威能否突破颗粒硅的技术壁垒、如何突破,仍需持续关注。

 

从格局来看,棒状硅、颗粒硅仍将共存,但棒状硅将会更卷。

 

在产能过剩、各厂商相继控产能的背景下,颗粒硅的产能释放也不会那么快,会给棒状硅厂商留下应对的时间,但不多。2025年,中小棒状硅厂商也将面临淘汰。



转载请注明来自常州多彩网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通威进军“颗粒硅”,协鑫急了》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百色去虎门最新消息  长寿湖镇新闻最新  老式弹弓最新型号大全价格  最新款花园围墙壁墅图片  海尔最好最新款冰箱  市政砖价格表最新  最新款大童洋气凉鞋男  科龙空调最新款3匹价格  周陂转让出租土地价格最新  羊口镇疫情等级最新消息  花坪新闻最新新闻事件  沃格光电最新公告今天价格  南明市最新新闻  奇瑞混动2024最新款et  岱岳制盐新闻最新消息  防蚊爆珠贴排行榜最新款  最新款的尼桑骐达  鱼塘草鱼最新新闻报道  玉镯价格排行榜最新款  集美江山涨水了吗最新消息  小蜜蜂教师专用扩音器最新款  东施新闻最新视频  蛟龙港值得逛吗最新消息  河曲酸枣价格走势最新消息  黔西南商砼最新价格  生殖辅助最新消息新闻  鱼台焖面出租信息最新价格  哈市封路新闻最新  最新款苗族男士马甲款式  甘肃批发面条价格表最新 
多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