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布局
正如上述所言,数字化被认为是美的和海尔保持持续增长的因素之一,也是海尔毛利率逆势高增长的关键原因,事实上,作为白色家电巨头企业,美的、海尔和格力都在年报中着重强调了在数字化方面的进展和布局,特别是美的和海尔,目前已经处于全面和全流程数字化变革的时期。
美的:全面数字化变革
年报中,美的提到,通过持续多年的“一个美的、一个体系、一个标准”的数字化转型,美的已经成功实现了以软件、数据驱动的全价值链运营,完整地覆盖了研发、订单预定、智能排程、柔性制造、协同供应、品质跟踪、物流能力、客服安装等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端到端的协同拉通。在数字化平台上,C2M柔性制造、平台化/模块化研发、数字化工艺及仿真、智慧物流、数字营销、数字客服等深度变革已成功实践。
在研发环节,特别是数智开发方面,美的已经开启了“数字仿真元年”,构建美的统一的数字仿真平台和仿真人才体系,打造智能实验室,实现测试的自动化,建设数字化研发平台,发布GPM、MPLM等研发领域工业软件平台并在所有研发单位上线使用,以驱动高效协同研发模式变革。
在制造环节,美的正在加速5G+工业互联网建设,启动多个5G全连接工厂的建设,美的已对5个产品事业部的8个园区完成5G网络全覆盖,推动5G+AI、5G+AR等数字化技术在品质管理方面的规模化应用,产品品质显著提升,并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在绿色制造方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能源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在生产计划方面,通过自研智能混流排产算法,实现多约束、多目标和多版本的排产方案,计划排程效率提升75%,工厂资源配置效率提升8%,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围绕着“数智驱动”战略,美的已构建并将着重发展统一数据中台、技术中台支撑下的美云销商业平台、IoT 生态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美擎”三大数智平台,一方面运用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改造全价值链,力争成为数字化标杆企业;另一方面,前瞻性布局规划以智能化技术、产品和场景为核心的全新产品、服务和业务模式,在竞争中赶超互联网企业。
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升级为2.0架构的“美擎”平台,并有四家工厂获评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美的以“灯塔工厂”和“灯塔网络”为基础,对外输出经验和服务,更好地赋能产业、共建生态,助力中国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目前已为超过40个细分行业的300家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美的工业互联网已具备坚实基础和实力。
在推进业务数字化方面,经过多年数字化实践,美的已建立SMART数据业务化体系,打造全新的数据中台,沉淀企业数据资产,将线上与线下业务数据融合、产品与服务数据融合,完善“用户One ID”,为各业务体系提供完善的数据服务支持。
此外,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美的在节能减排方面加速推进相关工作。其中就包括通过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涉及用能的制造各关键环节和生产计划系统全流程拉通。目前美的数字管理能效升级改造已覆盖20家工厂,单台产品生产用电可降低15%,并借此助力上下游企业及外部客户降低碳排放。
海尔:全流程数字化变革
2021年,海尔天津洗衣机互联工厂凭借精准识别用户需求下的快速研发、柔性高效的3层立体物流配送系统、绿色低碳的智慧能源管理体系,获得行业首个端到端灯塔工厂,这也是海尔智家的第3座灯塔工厂。海尔不断拓展深化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应用能力,并连续两次入选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实践案例。据悉,海尔智家已建成18家互联工厂样板。
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企业建设,海尔推进全流程数字化变革,搭建高效的运营体系。年报显示,海尔在供应链计划领域,从生产计划、 库存管理、运营管理等多方面提升数字化能力。如优化工厂级的生产排程系统,50%的工厂已经具备应用高级算法的能力,在保证成本最优的基础上快速响应订单。推进库存全流程数字化,通过渠道内各个节点提升商品周转效率。
在制造领域,重点提升生产运营效率、产品数字化及设备物联能力,通过搭建制造效率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单小时产量、停机时长等生产过程数据实时推送到责任人,不同层级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决策,在内部运营效率持续稳步提升的同时,更快、更柔性地响应客户需求变化。
在物流领域,全流程打通了订单、制造、物流节点,实现了从工厂到经销商再到用户的全流程信息可视。通过数字化库存实现“一地存入,全国可取”,打破原有销售网格的限制,聚焦订单与物流运力最优匹配,实现“在线下单,就近配送”,大幅提升经销商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格力:全面数字化建设
2021年,格力以“1个平台、1套标准架构、18个领域系统”为目标,统筹集团IT建设资源、运用工业互联网、云原生、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开发新一代工业互联平台及业务管控应用软件,服务数字化转型。
同时,把软件开发成果沉淀为工业互联平台,为工业软件发展打下基础,打造格力自主可控的信息化系统,支撑数字化工厂建设,实现数据驱动业务,为提质、增效、发展保驾护航。年报中主要提到了格力在四个方面的进展:
1、打造格力电器智能工厂。格力积极打造高栏港“灯塔”示范性智能工厂,并推动旧工厂智能制造技术升级,珠海基地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试点示范”,重庆基地、杭州基地和合肥基地均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
2、输出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格力“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厂平台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入选工信部物联网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面向家电行业产业链协同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广东省工信厅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格力与电子、食品、机电等行业的大型企业达成项目合作,为客户提供基于智能物流及信息化的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
3、培育工业应用软件。格力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研发,培育高质量工业APP,设计信息化硬件产品,系统引导产业链上企业加快业务上云、设备上云,促进链上企业间的数据互通、能力协同。
4、建设5G网络项目。格力电器总部园区已建成国内首个基于MEC边缘云+智能制造端到端5G SA切片网络,实现5G切片+MEC网络在低时延、带宽保障及数据安全。该项目不仅满足格力自身工业互联网的需求,而且项目沉淀的企业内5G网络部署架构及网络建设、运维、管理新模式具有跨行业的示范推广价值。
03
总结
一家企业要谋大局,走远路就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布局。纵观美的高速发展的十年,正是其数字化转型的十年。2010年,方洪波在发现问题后,正式提出了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全新战略,并以此开始了漫长的产品智能化与价值链数字化的探索,至今已投入超百亿元,从数字化1.0进阶到数字化2.0,美的以全链路数字化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准样本。
在数字化布局上,可以看到,美的工业互联网已经进入到2.0时代,而格力还在开展数字化建设,美的已为超过40个细分行业的300家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格力才刚刚开始输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而海尔也通过数字化变革重构了业务流程,其数字化带来的降本增效的价值也已经显现。
从2016年开始,格力才将数字化引进工业制造领域,比美的和海尔都晚了很多年,过去一执着于多元化发展的格力显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点后知后觉了,直到去年,董明珠才在公开场合强调:制造势必要变成智造,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数字化将给工业带来更大的腾飞,中国的制造业如果跟数字化完美结合,一定能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虽然不能把格力的“掉队”完全归结于数字化转型的后知后觉,因为企业的发展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但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格力确实还有一段路需要追赶。此前,5G产业时代在文章《憋了20年的“王炸” 海尔终于要出手了!》中提到: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海尔在与美的、格力的竞争中,已经越来越掉队了(从业绩表现上看确实如此),称海尔显然是在家电行业转型的这场牌局中落了下风,一手好牌都打烂了,但如果把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场牌局再往后延伸十年、二十年,结局如何也还未定, 工业互联网会不会成为决胜的“王炸”?
从现在来看,数字化以及支撑数字化技术落地的工业互联网可能真的会成为决定最终“战局”的关键,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曾经家电巨头们激战的赛道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家电赛道已经无法给投资者们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一个由高端化、全球化、数字化所主导的崭新周期大幕正徐徐拉开。”
更多5G和工业互联网产业相关资讯、研究、深度报道,请关注【5G产业时代】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