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化鎘發電玻璃彩色不透光系列。
走進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可以看到工人們正在抓緊趕制發電玻璃產品。“目前,我們主要在趕制深圳國際交流中心項目的定制碲化鎘發電玻璃訂單,同時還有6個項目訂單在同步進行生產。目前,公司正在執行的訂單額為3000多萬元,生產計劃已經排到了今年4月。”企業相關負責人孫慶華告訴記者。開足馬力趕訂單,是硬核“成都造”產品競爭力的寫照。
省委研究支持成都市高質量發展專題會議強調,要增強實體支撐力,加快產業鏈迭代升級,搶佔價值鏈高端環節,提升創新鏈轉化效率,積極培育新賽道產業和行業領軍企業,推動新舊動能順暢接續,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當下,成都新材料產業正抓實項目招引促建,持續做好在建項目的全流程跟蹤管理,推動璞泰來、巨石玻纖、福融新材等重大項目多投快建,力爭2025年完成投資90億元以上。
憑借出色的創新能力
快速拓展國內國際市場
2017年,在成都中建材的車間裡,全球第一片大面積(1.92平方米)碲化鎘發電玻璃成功下線。這片看似普通的玻璃,卻蘊含著無盡的能量:當陽光洒落其上時,薄膜層中的電子便開始運動,將光能轉化為電能。2018年4月,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一流的第一條100兆瓦級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生產線在成都中建材投產。
這項技術成果共獲得了50項專利,其中41項發明專利完全屬於我國自主核心技術專利,引領著“中國智造”的新型能源建筑材料走向世界。
這樣的新技術,與傳統發電方式相比,優勢非常明顯。
“自2018年投產以來,碲化鎘發電玻璃已成功投用於300余個項目中,其中包括北京冬奧會、博鰲近零碳示范區、世界頂尖科學家人工智能實驗室、湖北國網總部基地、五糧液新經濟中心這樣的重大工程。”孫慶華告訴記者。
海外市場也在快速拓展。目前,成都中建材大尺寸碲化鎘發電玻璃已成功銷往韓國、日本、新加坡、德國、意大利、南非等國家。
將進一步建起技術護城河
今年力爭實現銷售3.5億元
據孫慶華介紹,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大尺寸碲化鎘發電玻璃生產線轉化效率從最初的不到10%,現已提升至超17%。產品類型也從單一的黑色標准雙玻組件,到現在擁有彩色透光、彩色不透光、仿石材、中空、光伏岩瓦等多系列、可定制產品。“可以說無論是在轉化效率還是在產品種類的開發上,都有明顯的突破,也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
良好的營商環境也在持續助力企業扎根成都、走向世界。
“近年來,成都市出台多項政策,鼓勵新材料產業發展,為企業提供資金、稅收等優惠﹔成都市高度重視產業鏈建設,積極為相關企業之間搭建交流平台,促進企業之間合作,不斷完善產業上下游配套。成都優質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孫慶華頗有感觸地說。
“2025年,我們的銷售目標是3.5億元。在2025年,我們將力爭通過科技創新進一步建立起技術護城河,持續開發新產品,鞏固我們在光伏建筑一體化領域的領頭羊地位。”孫慶華說。
2024年成都新材料產業
規上工業企業達908家
成都中建材對產業的感知,有著堅實的數據支撐。來自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的數據顯示,2024年,成都新材料產業規上工業企業達908家,連續4年保持穩定增長,年均增速9.7%,預計全年完成營收1900億元以上,產業規模保持全國前10名。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家、累計達6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5家、累計達52家,佔比攀升至全市總量的46%、15%。
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新材料產業處負責人表示,當下,成都新材料產業正抓實項目招引促建,持續做好在建項目的全流程跟蹤管理,推動璞泰來、巨石玻纖、福融新材等重大項目多投快建,力爭2025年完成投資90億元以上。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艷玲 圖據受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