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浙江女律师在庭审后遭对方当事人用榔头锤击头部事件持续引发关注。
这起事件再度掀起了舆情的割裂。律师圈无一不为女律师叫屈,并呼吁严惩施暴者;平民阶层却常常诘问:为何律师要为无良开发商辩护?真是不给可怜人活路吗?
说这位购买了烂尾房的男子是底层,大家不会怀疑。毕竟,就算本来有俩钱,经过烂尾房这一超级大坑的活埋,他本人乃至支援他买房的亲友,也同步坠入命运的深渊,否则无以解释,原本想老老实实当房奴的人,为何在败诉之后爆发出如此惊天的仇恨。这套烂尾的房,足以让他和很多人的人生,同步烂尾了。
说律师是底层,很多人可能会反对。印象中,律师高学历、高收入,衣冠楚楚、能言善辩,就像事件中的女律师,还是律所的合伙人,一定意义上已经是“资本家”了。
近些年接触了几位律师,有年轻的,也有资深的,我深感:他们的表面光鲜,也许是职业需要,其中的无奈,却少为人知。
在私营律所工作的律师,是完全要靠官司活着的。年轻律师的最大困难,来自于接不着案子,嘴上无毛,上面没人,会面临直接的生存危机。
资深律师,从经济角度看似乎是成功人士了,但他们的高收入,同步伴随着高风险和“养仇人”。
越是位高权重的律师,接触下来越会有一种鲜明的感受:冷酷无情。在他们眼里,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怜人,他们若做不到这一点,会在一场场接踵而来的激烈纠纷中心理崩塌。
无论是民告官的行政诉讼,还是数额巨大的经济案子,抑或是刑事案件,都堪称律师界的高端局,而所有这些高端局的成败,背后都是位子、票子乃至人生前途的终极审判。每一场官司,都是人间最攸关的利益之博弈。
你赢了,必然将一个或一群仇人推入绝境,就像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那样;你输了?那你在同样养了仇恨的同时,还遭受了职业前途的巨大挑战;你老输,想靠得罪人混个糊口都做不到了。
是的,律师装入口袋的每一份收入,背后都积攒着巨大的仇恨,甚至如我们所见,滴着鲜血。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律师开始搞什么劳资纠纷、离婚辩护之类“低端局”,内卷是一部分原因,实在无力拉更多的仇恨,也是其中缘由。
你以为的律师,持守法律的利器,敢于与公权私利对峙,事实呢?
2021年,某省会城市中院的副院长被查,同步牵出来的还有25位行贿的律师,大律师也得“上供”,为求案源,为得胜诉,你也得伏低做小,乃至知法犯法。
这么一看,总有一款“底层”的定义适合你,无论你是耗尽家财的可怜人,还是高高在上却走着钢丝的“成功者”。
事件中还有一位出手打击行凶者的外卖小哥,看似升了“副站长”,还得了现金奖励,他总该是位受益人吧?
事实上,在现场他不明前因后果,什么也没多想,只是单纯觉得被打者快不行了,就冲上去给了一铁牌子。
就连他也被卷入舆论漩涡,这次奖励暴露了他的身份,被烂尾房坑惨了的很多人,也把怒火喷向这位出了名的外卖哥,如此凶险的境地下,他能在副站长位置上干多久,我无法给出一个乐观的判断。
一个人,丧尽家财还要面临牢狱之灾;一个人,生命遭受巨大威胁,身体严重受损;一个人,背负上与风险完全不相称的荣誉和奖励。两个群体,越发拿出更多的戾气,为自己命运的不公深感委屈,又用更加无情的言语利刃刺向本来没有交集的另一个群体。
反正,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赢家,只看到,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将本已各自艰难的两个人拉到一起,形成无可逆转的手足互戕,然后引爆一个舆论的巨雷,让更多人被轰成对立的阵营,满怀恨意。
如果有更多潜藏的戾气行走在社会的大熔炉里,那将多么可怕,可能又在一个无法预知的节点,底层与底层又义无反顾地相向而行,展开下一个悲剧。
如果视角往上、往外看,我仍然看不到受益者,哪怕是无良的受益者。搞开发的,也欠着惊天巨债蹲着呢,因他的巨债,官家也过起了紧日子。
面对这无解的困局,我越发思念那个刚刚离去的人,他似乎拿出与地位不相称的细微视角,看待着民生领域的风吹草动,一次次发出令人或警醒或温暖的话语。
让我们把思念留得更久一点,想想今天的事,我们不难看出,他不仅温暖细腻,还睿智地看到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