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能让周末的“打工人”还被闹钟叫醒?可能很多人都会给出相同的回答:秒杀上海消费券。但事与愿违,10点刚到,消费券再次“秒空”。然而,近来很多消费者却发现,自己求之不得的消费券,竟然出现在了某二手交易平台中。
上海消费券,“黄牛”还在卖
经媒体曝光后,12月9日,记者登录二手交易APP输入“乐游上海”“上海消费券”等关键词,发现平台已经下架了相关产品。但当记者将关键词更换为“消费券”进行搜索,还是可以搜到不少“乐游上海”消费券等相关产品,其中还有部分卖家的IP地址为非上海区域。
如何做到的?原来是“黄牛”抢券中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虚拟定位,以此突破地理位置的约束,这一行为也违反了消费券发行方对于只有定位在上海的消费者才可抢券的规定。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个“黄牛”消费券是否可以使用。有个“黄牛”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不在上海,但是他仍然可以通过修改定位来帮助消费者使用成功。在询问的过程中记者逐渐弄清了购买和使用消费券的流程:一般“黄牛”标注的价格并非真实价格,消费者在支付时需要将商家的收款码拍照发给“黄牛”,先由“黄牛”替消费者支付,支付完成后消费者再给“黄牛”付费。消费者最终需要支付的价格为原价减消费券金额加“黄牛”的服务费。
消费者小张分享了自己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乐影上海”消费券的过程。小张起初也质疑过“黄牛”,他问道:“商家规定每人最多抢一张券,你是如何获取这么多消费券?”对方表示自己认识很多人,大家可以帮忙一起抢券。随后小张将观影的场次、影院、座位等信息发给“黄牛”,“黄牛”立马将报价发了过来。原价45元的电影票减去30元的消费券再加上“黄牛”收取的4元服务费,总价一共是19元,相比原价节省了26元。
“黄牛”让小张先拍下商品,由他来修改价格,改好再付款。支付完成后不到一分钟,“黄牛”就将兑换电影票的二维码发了过来。随后,小张来到电影院的柜台进行兑票、检票,整个过程十分顺畅,和普通网购电影票的兑换过程基本一致。
有消费者要买,才有“黄牛”在卖
记者留意到,向黄牛购买消费券的消费者还不少。究其原因,是因为消费券太难抢了,为了抢到消费券,不少市民甚至牺牲了周末的“懒觉时间”。
网友“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抢券经历。生日临近,她计划着先抢一张消费券,随后再去自助餐厅犒劳一下自己。为此她还特意在周五和周六两天都定上闹钟,提醒自己抢消费券。但事与愿违,两天的抢券过程似乎都不太顺利。当她把自己的抢券经历发在社交媒体主页后,评论区不少网友也表示自己也有着类似的经历。
正是由于抢不到消费券,不少消费者才开始选择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消费券。
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发现,除了一些倒卖消费券的“黄牛”,还有不少消费者在上面发帖求购消费券。记者联系了一位求购者,对方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因为没有抢到消费券所以来二手交易平台求购的。虽然要花一些费用,但也比原价结算来得便宜。当记者问起“黄牛”卖出的消费券定价时,对方表示,一般都是由卖方定价,卖方会根据消费券的面值来定价,价格越便宜,优惠的金额越少。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消费者发帖吐槽“黄牛”胡乱定价的行为。一位名为“第五季”的网友想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购买一张满300元减90元的购物券,当他向商家询问价格时,对方直接给出了80元的定价,并且表示这是最新的消费券。因此,如果消费者愿意购买,相当于只节省了10元钱。
“黄牛”涉嫌倒卖有价票证,要拘留
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初衷是为了刺激消费。据市商务委统计,前两轮“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累计共发放超过603万张,资金撬动比约为4.2。截至11月26日,餐饮消费券发放期间全市线下餐饮消费合计583.9亿元,同比增长11.4%。
但与大家的消费热情一同高涨的还有抢券的难度,由于“黄牛”的增多,不少网友开始质疑,本应属于自己的消费券是否转移到“黄牛”手里了?售卖消费券是否违法?“黄牛”又会受到哪些处罚?记者就此咨询了北京浩天(长沙)律师事务所的邓忆敏律师。
邓忆敏指出:“对于少量倒买、倒卖消费券的,可能涉嫌倒卖有价票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从政府消费券的领取环节看,如果行为人运用非法手段控制消费券发放系统实施领取行为,可能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等违法犯罪。”
事实上,上海警方对于“黄牛”从来没有“手软”过。今年7月以来,上海警方依托“砺剑”系列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开展“黄牛”违法犯罪专项打击整治,共查处相关案件110余起,抓获涉案人员220余人。
不过,对于“黄牛”倒卖票证的行为,平台也具有监管义务。上海正讼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舒莹表示:“网络平台有责任监控平台上的活动,确保不存在‘黄牛’存在销售活动。若平台未能阻止商家通过技术手段绕过规则,导致不正当销售的发生,且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或处理,监管部门可能会认定平台未履行监管义务。如果平台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交易行为,可能会被处以较大金额的罚款,数额可能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采访中,两位律师均表示,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初衷是为了刺激消费,为了保证消费过程的健康、有序,发放后的常态化监管也显得十分重要。
对于如何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李舒莹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收集消费券的发放、使用、是否过期等数据来实时了解消费券的流通和使用情况,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定期对使用数据进行审查和效果评估,以判断政策是否需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