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湛江,你会发现“诗与远方”就在身边。图为湖光岩风景区,被誉为天然氧吧。李天统 摄
今天,中国大陆最南端——湛江市迎来了一批重磅客人。随着广东省工商联(总商会)十三届三次执委会议暨民企助力“百千万工程”湛江招商推介会的召开,400多名知名民营企业家相聚于此,共促商贸交流合作。
湛江,位于南海之滨,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是刻在城市骨子里的基因。从上个世纪起,湛江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企业家,孕育了一批批优秀企业,推动城市面貌欣欣向荣。
当下,湛江正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在高质量发展中释放新活力,在时代浪潮中续写新传奇。随着交通等硬件设施加快完善、营商环境等软环境持续提升,湛江致力于为企业厚培更加肥沃的“创业土壤”,带来更充足的“阳光雨露”。
这是湛江对人才的真挚敬意,对企业的深情告白。如今,这座城市和企业家正双向奔赴,共同谱写红土地上的华丽篇章。
区位优势明显
全国经济版图地位大幅提升
来自南海的微风,轻轻吹拂着港城湛江。摊开地图,湛江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曾经的地理劣势,如今转化为独特优势——
湛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交汇处,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更是“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广东对接东盟的前沿城市,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不可或缺、大有可为。
近年来,广东将湛江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出台系列支持措施,这使湛江在全国、全省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大幅提升。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地处省尾国角,如果说昔日的湛江是交通末梢,那么随着“五龙入湛”加速成型,湛江吴川国际机场建成开通、徐闻港综合枢纽能级持续提升,今日的湛江正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跃进。今年,湛江入选广东交通强省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
眼下,湛江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海、陆、空、管道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日渐完备。
琼州海峡,繁忙的海上运输通道,连接着粤琼两地。湛江与海南隔海相望,正全面深化与海南相向而行,推动徐闻港现代化交通运输综合枢纽能级不断跃升。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资源整合预计年内完成,湛江港徐闻港区荔枝湾作业区通用码头工程开工建设,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项目即将建成。
湛江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码头塔吊高耸云霄,来往车船络绎不绝。1—8月,全市港口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85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6.95万TEU,累计同比增长5.09%。
与此同时,湛江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陆海新通道+中老”跨境班列线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立广东—东盟产业园国际合作联盟,与越南康洋工业园等东盟国家园区开展合作。
作为4E级标准国际机场,湛江吴川国际机场正朝着粤西地区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的方向发力。今年冬春新航季,湛江吴川国际机场通航城市26个,运营航线28条,可直达国内大部分省会城市,满足粤西群众航空出行需求。
将视线转向地面。10月18日,广湛高铁站前七标箱梁架设圆满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广湛高铁通车后,广州湛江两地的交通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推动湛江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如此,湛江还加快开工建设合湛高铁、湛海高铁,努力争取粤西北向高铁通道纳入国家新时代铁路网规划。
除此之外,湛江加快拓展高快速路网络。加大高速公路补短板力度,重点加快推进对外通道、环城通道、沿海通道和半岛支线建设,开工建设南宁至湛江高速、雷州半岛西线高速、环城高速南三岛至东海岛跨海通道,推动扩建兰海高速广东段,规划建设东雷高速西延线、湛徐高速角尾支线等项目,推动高速公路“湾区成环、半岛成网”。
产业集群林立
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东海岛上崛起钢铁“梦工厂”,碧海中立起雪白大风车,湛江“智造”小家电走向千家万户……
放眼湛江,红土地上产业集群林立——钢铁、石化、造纸、核电等产业航母齐头并进,“龙头”产业辐射不断增强;水产、小家电、羽绒、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低空经济、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动力澎湃,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聚焦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蓝色海洋经济“四绿一蓝”,湛江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坚持“制造业当家”,不断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步伐。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2.2%,已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56.4%,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贡献持续加大。
湛江谋划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大型产业集聚区、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临港经济区、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多个省级产转园及集聚地,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今年以来,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首期、宝钢湛江钢铁氢基竖炉、乌石23-5油田群开发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宝钢湛江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项目开工建设,中科炼化2#EVA项目加快建设。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在2023年度全省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与此同时,湛江持续推进光伏发电、陆上风电开发,按需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积极探索发展海洋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开发及利用,大力开发海上风电,打造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作为农业大市,湛江农业领域亮点满满。全市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5个,全市地理标志产品31个,均位居全省第二,打造两批“湛品”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93个。
湛江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成立全省首只现代化海洋牧场基金,国内首个自主升降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全省规模最大桁架式养殖平台“恒燚1号”建成下水,国际水产城(一期)、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湛江湾一号”等十大项目开工建设,吴川、遂溪预制菜产业园进园企业16家,上半年全市预制菜产值49亿元,增长14%。
在服务业方面,市民、游客可以在此享受便捷、温暖的服务。湛江举办“吃海鲜到湛江”香港专列活动,开发“吃海鲜,到湛江”美食旅游特色线路产品。湛江白天鹅酒店建成营业,湛江文化中心三馆主体结构和钢结构完工。据初步测算,2024年1—9月,全市接待游客1822.92万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收入182.8亿元,同比增长2.6%。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注入,背后的关键是科研力量的支撑。
作为广东省科教大市,湛江拥有7所高校,以及中国热带农科院“三所一站”、桉树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海洋动物实验站等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4家。
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推动湛江加速形成以海洋装备、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一批批科技成果就地结出“硕果”,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优化营商环境
带来更充足“阳光雨露”
日前,湛江海关出台《湛江海关支持湛江市外贸质升量稳二十条措施》,进一步支持湛江市外贸稳定增长,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积极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二十条措施》从促进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提升服务市场主体水平、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助力外贸优进优出、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提升口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等六个方面出台措施,包括用好“并行港”物流模式、“一企一策”对接巴斯夫等链主企业和重大项目需求、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助推湛江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
近年来,为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湛江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方面完善招商机制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招商”格局,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唱主角”“站C位”。
湛江用实际行动,广迎天下客商,全面推行招商服务“七件套”——熟地招商、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厂房代建、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固投奖励,为项目落地建设、运营发展提供全流程的服务保障。实施以来,招商服务“七件套”成为湛江“招龙引凤”的制胜法宝。
湛江树牢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的理念,从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全方位切入,真正实现与企业的同频共振。不久前,湛江制定出台《2024年湛江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细化280项可量化、可考核的工作任务台账,纵深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
推动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市、县(市、区)两级中小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全覆盖;加强“暖企”服务,建立市领导“企业服务日”机制;建立完善湛江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中小企业服务;推行“二号章”审批模式,深化“拿地即开工”……
如今在湛江,开办企业越发高效便捷。湛江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应用工作,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多场景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在全市228个部门、2554个事项实施清单中应用互认。湛江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全国第64位,全省第5名(不含广州、深圳)。
今年年初,《2023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对湛江营商环境作出的评价为第二档,湛江排名连续几年获得提升。该评价主要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19个一级指标,湛江多项指标稳步提升。
聚焦高质量招商要求,湛江主动对标先进地区,推动招商方式从等客上门、迎来送往、资源型招商等传统模式向市场化招商、资本招商等新型模式转变成功,积极开展政企联合招商、驻点招商、市场化招商、以商引商、乡情引商、资本招商等多元化招商,引进了一批投资大、带动强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湛江大有可为,企业大有作为。2021年至今,全市新引进招商项目673个,完成协议投资额3854.72亿元。引进亿元及以上招商项目496个,5亿元及以上项目164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91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13个,100亿元及以上项目6个。引进制造业项目342个,制造业项目协议投资额1843.4亿元。
“鲜美湛江”出圈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之城
秋风徐徐,湛江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候鸟季。海滩上迎来了许多北方迁徙而来的候鸟,它们时而闲庭信步,自在觅食,时而盘旋空中,唱出动人歌声。
提起湛江,不少人联想到的,是湛蓝的大海、清新的空气、葱茏的树林、多样的生物。湛江人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他们与蓝天碧海为邻,和美食美景相伴,过着一种舒适的“慢生活”。
“湛江蓝”是湛江人引以为傲的名片。这座城市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质量常年稳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湛江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有127天,良的天数为52天,优良率为98.4%。
为“湛江蓝”作出贡献的,就包括“绿色长城”红树林。雷州半岛三面环海,漫长海岸线上分布着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据统计,湛江红树林分布面积在地级市中位居全国第一,拥有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名副其实的“红树林之城”。
2021年,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首笔5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在青岛签署。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了该项目2015—2020年产生的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抵消日常工作、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该项目收益则用于维护红树林生态修复。
去年以来,湛江全力打造“鲜美湛江”文旅品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鲜美湛江”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赋能湛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融入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提高湛江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生活在鲜美湛江,空气鲜、水质鲜、物产鲜,城乡美、自然美和文化美就是居住者的幸福密码。
在赤坎古商埠穿越百年时光,在湖光岩环湖徒步,在南极村邂逅浪漫“合水线”,在海岛上赶海捡贝壳……在湛江,你会发现“诗与远方”就在身边,厚重的文化、浓郁的烟火气和现代的文明在此相互交融。
到“天光鱼市”采购生猛海鲜,到“菠萝的海”里品尝甜蜜,到海边夜市享用美味夜宵……湛江以海鲜美食闻名,坐拥“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等金字招牌。食在湛江,你可以尽享“海鲜自由”“水果自由”。
今年,湛江又有了新晋“代言人”——中华白海豚推动这座城市又一次出圈。在雷州湾海域,“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频频现身,在海中嬉戏追逐。作为湛江的又一生态奇观,白海豚是衡量海洋生态环境的“活指标”,其高频出现,更是意味着湛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如今的湛江,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碧空如洗,绿水环绕,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撰文:林露 梁妃忠 编辑统筹:羊建溶
转载请注明来自常州多彩网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双向奔赴拼经济 投资创业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