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的皖西北,有一座名为界首的小城,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实现了产业的快速转型与升级。界首的成功故事并不只是偶然,而是其坚持的全域创新理念和不断推进的金融服务模式的结果。根据新华社的报道,界首市已经培育出了6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些成就无疑为这座小城的发展增添了光彩。
在2018年前,界首市还被认定为安徽省级贫困县,但如今却捧得了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市)的桂冠。这一切的改变,归根结底源于其独特的发展策略。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伟表示,界首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唯有靠创新脱颖而出。自2016年起,由政府搭建平台、企业积极参与的“政产学研金”合作机制全面启动,促进了金融资源与企业创新需求的紧密对接。
在这一创新机制下,界首高新区内现已拥有279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92家规上工业企业,177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公司专注于锂电池隔膜和可降解薄膜等新型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通过与四川大学及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天鸿新材料在锂电池隔膜生产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天鸿新材料的董事长胡伟提到,尽管企业不断扩张生产规模,新增生产线带来了资金压力,但幸运的是,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为他们提供了无抵押的“科创e贷”贷款,迅速解决了资金问题。这一创新的金融服务为众多创新型企业带来了福音。中信银行合肥分行通过“积分卡”审批模式,采用技术水平和团队实力作为关键测评指标,为众多科技企业提供了更便利的融资通道。
与此同时,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有限公司也是受益者之一。这家公司研发的高保暖絮片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冬季运动服装,助力了2022年冬奥会的准备工作。张丽董事长表示,借助中信银行的融资支持,公司在关键技术研发中获得了显著优势。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题,特别是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导致传统信贷模式难以适用。中信银行通过创新的信贷模型,有效疏通了科技企业与金融的壁垒,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融资效果。这种金融支持战略不仅是对科技型企业的有力扶持,更是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界首仍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在这一环境下脱颖而出,形成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力。同时,也希望其他地区能借鉴这一成功经验,通过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联动,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举不仅能促进企业成长,也有助于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真正实现产业的“大创新”。
责任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自常州多彩网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皖西北界首:如何借助科创与金融实现产业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