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发展大提速,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事创业的状态。
今年初召开的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主题的干部能力提升、纪律作风整治、工作机制优化、发展合力集聚、营商环境攻坚“五大行动”,并出台了工作方案,成立五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半年多来,一场针对干部精神状态不振、能力本领不高、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机构职责不清、运行不畅、效率不高,地区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够、合力不强等问题的“大起底大整治”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
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国家政策机遇谋求发展意识显著增强;旗县区之间、部门之间各显其能、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氛围初步形成;部门与部门、旗县区初步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运转高效的执行落实机制;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带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过“五大行动”的洗礼,当前全市干部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
坚持实干实绩实效
大力开展干部能力提升行动
6月6日,市政府印发《巴彦淖尔市稳住经济的若干措施》,推出42条实招,稳经济大盘。
6月24日,全市2022年第二季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签约的15个项目总投资118.98亿元。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5%,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21.6个百分点。
干部能力大提升,体现在破题上见行动,半年来,全市上下干出了“周周红”、拼出了“月月红”。
聚焦政治引领,加强思想淬炼。我市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学习首要内容制度,分级开展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专题轮训,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1279人(次)。
聚焦实践实战,提升能力素质。我市坚持内挂、外挂相结合,选派3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市直部门重要岗位挂职锻炼、跟班学习,选派6名年轻县处级干部赴国家部委、先进省份和大型央企挂职锻炼。全面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组织30名市级领导、部门“一把手”开展专业化辅导讲座。
聚焦实干导向,大力选贤任能。我市推深做实“5128”计划,即重点掌握50名以上40岁左右副处级、100名以上35岁左右正科级、200名以上30岁左右副科级优秀年轻干部,每年接收选调生80名以上,拿出1000个左右编制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建立择优选拔科级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拿出70个职位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聚焦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我市完善“专项+常规”考核模式,在旗县区探索推行“季季评”做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开展苏木乡镇“干事创业好党委”“担当作为好书记”评选和嘎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行动,推动基层工作晋位升级、提质增效;用活用好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建立干部“非提拔任用考核”和“组织部长与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等制度,加强对干部的关心关爱,调动工作积极性。
坚持为民务实担当
大力开展纪律作风整治行动
深入推广城郊村采暖“煤改电”项目,2022年计划完成改造7042户,投资1.47亿元,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更新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30%。
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目前,全市已按照新标准完成补发工作。
敢于晒成效,公开抓落实。为扎实推动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在《巴彦淖尔日报》等媒体集中公布各级各单位承担的490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供社会各界监督。
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我市以“五察五促”为抓手,对照任务明纪律、严作风、抓纠治。
察政治站位,促责任落实。我市制定政治监督工作方案,从党委(党组)、纪委监委、派驻机构3个层面建立政治监督台账,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察干部状态,促效能提升。我市以述职评议、年度考核等反馈问题为抓手,推动各地各部门晒成绩、找差距,激发比学赶超意识。以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通报问题整改为切入点,采取定期调度、实地督导、书面反馈等方式强化专项监督,推动干部精神提振,促进问题解决。
察务实精神,促作风转变。我市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治理,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15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8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8人。
察政治生态,促基层治理。我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有序开展“清风干部”选树工作,及时高效办理群众信访举报案件,确保“存量清零、增量随清”。
察纪律规矩,促用权规范。我市派出专项工作组常态化对市直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将2个重点部门列为五届市委第二轮巡察对象,进行深入监督和整治;对旗县区纪律作风整治行动情况开展督查调研,发现问题书面反馈、全程督促整改。
坚持协调规范顺畅
大力开展工作机制优化行动
清理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市委的由122个精简至105个,市政府的由149个精简至136个,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针对国有企业多头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缺位等问题,将19个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4个国有集团公司和1个专业运营服务公司。
开启新征程,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当前我市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存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运行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奔着问题去,朝着问题改。在理顺体制方面,针对乌梁素海治理主体不清、职责权限不明等问题,我市将市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交由市发改委管理,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合力推进乌梁素海治理;针对甘其毛都口岸与乌拉特中旗在项目申报、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矛盾,我市明确乌拉特中旗旗委副书记兼任口岸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加强口岸与地方沟通联系、协调配合。
在优化机制方面,我市按照“内容上不重复、时间上不扎堆”的原则,优化督查调度,将同一部门近似内容合并打捆、同一领域涉及多部门监管的事项协调联合开展,今年共确定开展督查检查考核事项41项。
坚持团结民主协商
大力开展发展合力集聚行动
我市坚持强党建促引领,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奔富路。截至4月,我市652个嘎查村全部实现有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我市 51家民营企业结对63个嘎查村,带动7438户农牧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市税务局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积极推进“银税互动”授信贷款业务,为全市446户小微企业授信28312万元,发放612笔贷款,共计29415万元。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局工作强大合力,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在凝聚发展共识方面,我市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农业“四控”、园区振兴等市委中心工作开展调研,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集聚统战智慧。我市搭建统战成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桥梁,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开展10次协商,今年累计收到政协委员提案287件,立案230件。
汇聚奋进力量。我市开展“企业帮扶年”活动,认真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深入推进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争取国家、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788万元,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坚持依法便捷高效
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攻坚行动
4月27日,临河区市民马女士在“蒙速办”APP新生儿一件事专栏一次办理了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等6个事项,标志着我市首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全程网办成功。
5月7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上线“蒙速办”APP,实现了“幼升小、小升初”网上报名、录取结果查询、“阳光分班”等新生入学全流程网上办。
5月17日,我市在“蒙速办”APP上开通了医保生存认证功能,率先在全区实施医保生存认证掌上办。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我市制定了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方案、营商环境攻坚行动重点任务清单,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
我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四办”改革,全市11个部门19个垂建业务系统的674个事项实现数据共享,“蒙速办”APP累计接入特色应用252项,创新推出企业开办、水电暖气联合过户等142个高频“一件事”,办事材料平均减少63.31%,办理环节平均减少64.31%,办理时间平均缩短47.04%。
我市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项目一档案、一项目一专班、一周一调度”代办帮办工作制度,在“蒙速办”APP开发了重大项目“直通快办”平台,将市政府确定的206个重大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为项目顺利落地提供了保障。
我市积极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号响应、接诉即办”,今年热线累计受理接办企业和群众的咨询、建议、投诉等问题以及挪车等便民诉求76643件,回访满意率 97.79%;开通企业服务专线,配备企业服务专席和政策专员,实行专人盯办督办,今年以来,受理企业工单189件,已办结归档183件。
我市全力提升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在各级政务大厅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市有11个市直部门119个事项推行了容缺受理,公安户籍、不动产登记和社保等业务推行了周末不打烊服务,企业、个体户登记及注销、医保异地转诊备案等82项高频事项实现“自助办”;制定了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和政务云建设方案,大力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资源挂接率达到51.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