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澹悠悠的长江水穿城而过,青翠的庐山披上了点点白雪,阳光暖暖地照着走街串巷、奔忙劳作的人们。隆冬时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江静美如画。
这一份和谐静美离不开司法守护。近年来,九江市两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党委政府社会治理大局,主动延伸司法职能,落实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责,充分发挥行业调解作用,吸纳各方力量扩大解纷“朋友圈”,坚持共建共治联动联调,引导基层调解组织加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将“黄金家规”等优秀本土传统文化融入矛盾纠纷调处,有效运用开展巡回审判、发布典型案例、提出司法建议、开展普法宣传等途径,以案件审理助推社会治理;着力选育一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发挥“前哨阵地”作用,让更多基层纠纷就近一站式、一次性解决。
围庐夜话

带着感情才能与群众交好,心怀责任才能把工作做好。“围庐夜话”是九江庐山市重点打造的基层议事平台,也是庐山市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市委部署的具体举措。2024年12月24日,在庐山市人民法院今年参加的第180次“围庐夜话”中,法官就一起发生在身边的纠纷,展开了联合调解。

村民朱华林反映:其隔壁汪三妹在自家门口堆放杂物,影响其正常出行,经多次与汪三妹协商要求将杂物移开,但汪三妹认为在自家门口堆放杂物是自己的权利,朱华林无权干涉。参与“夜话”的干部讲起了“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温泉法庭庭长汤国军则从《民法典》有关相邻关系的具体规定向汪三妹释法。这种“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的“桃源三说”联调模式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经过一番调解,汪三妹认识到自己错误,同意搬除杂物,朱华林也对汪三妹表达了谢意,双方握手言和。一起风波平息于微澜。
黄金家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牵动着社会和谐。遗子万金不如教之敦睦,家风是穿越千年的无形力量。修水县人民法院马坳法庭从当地优秀家风文化中汲取解纷智慧,古为今用,依托镇村服务基层治理。在双井村,北宋文豪黄庭坚曾祖父黄中理立下的《双井黄氏家规》,不仅被族人奉为祖训,还被当地百姓奉为行为楷模,世称“黄金家规”。“黄金家规”包含“重孝、和睦、礼让、崇文、互助”等内容,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为贵”的深厚内涵。
2024年11月,马坳法庭庭长李文娟运用“黄金家规”调解了一起离婚案件。梁某与周某于1992年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子一女,现均已成年。两人婚后感情一般,2017年周某外出务工,双方联系渐少,直至近年来完全不联系。2023年6月,梁某曾向法院起诉,案件马坳法庭庭长李文娟审理,周某表示坚决不同意离婚,除非梁某愿意一次性经济补偿50万元。考虑到双方家庭稳定,没有根本性矛盾,依法判决驳回梁某的诉请。今年,梁某再次到马坳法庭起诉要求和周某离婚,周某意识到这段婚姻再无挽回余地,同意离婚,但是双方在财产分割和经济补偿方面依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李文娟从情入手,结合双井“黄金家规”的“和睦、礼让、互助”理念,以理服人。最终在子女的见证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达到了虽婚姻不再但亲情延续的效果。

2024年,九江全市法院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大局,以调解方式实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6000起,新收案件58600件,较2023年下降2.38%,诉前调解案件同比上升13.17%,矛盾纠纷成讼率显著下降。
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和谐平安的九江,“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格局正在形成,司法为民的浔“样”好“枫”景正在浔阳大地美丽绽放。
原标题:《浔“样”好“枫”景|九江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略记》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常州多彩网超声波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浔“样”好“枫”景|九江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