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吉市委党校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以规范、创新、服务为主线,深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明确自身定位,把宣讲党的理论主阵地作用摆在突出位置,做到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创新“党建+”模式,激发党建活力,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委党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切工作的先导,坚持政治理论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相关要求,以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抓手,利用党校自身师资力量,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讲授党课、专题辅导、理论研讨、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学习。依托学习强国、新时代E支部等网络平台,组织党员参加线上学习,力求站在更高的层次认识问题、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
同时,市委党校党支部通过做好微党课、新课试讲、“一课一评”、经典诵读、道德讲堂等活动,搭建党内经常性教育载体,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坚持将深入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下大力气做好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宣讲,精心打造20多个专题课程,在科级干部、非公党组织书记、招才引智、入党积极分子等不同级别班次开展宣讲,累计教育培训超过4000人。选派7名教师进入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街道、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20余场。根据市委组织部统筹安排,抽调11名教师配合成立3个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开展义务宣讲20余场次。
近年来,市委党校把东北抗联精神作为支部集体学习、主题党日的核心内容,深入研究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本质特征和重大意义,落实“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积极推动东满特委旧址复原和朝阳川镇太兴红色小镇建设工程,持续挖掘和打造以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为重点的现场教学基地,进一步完善五凤村抗日斗争遗址,成立延吉市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精心打磨《百年大党光辉历程》《抗联精神在延边》《中共延吉党史》《不忘初心,勇立潮头,百年红船再出发》等一批红色教育培训课程,讲好延边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目前,已开展相关课堂教学200余场,组织现场教学800余场,共对15000余人进行红色教育培训。
市委党校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工作,坚持走出校门、深入基层、联系实际,经常性开展调查研究,丰富教学理论,用理论成果指导具体实践,着力提升教学科研成效。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省级课题调研,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近年共完成省委党校科研课题7项,参加省委党校论文评奖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1篇。其中《关于“打造红色景址,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的几点建议》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奖二等奖;论文《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历史反思》被评为全省党校系统二等奖;论文《浅析吉林省全面振兴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被评为全省党校系统三等奖;《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把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民族地区特色产品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思考》等5篇论文分别在国家级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