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进“三九”,老人说“三九天有三怕”,怕的是什么?有没有道理?
“头九暖,二九冷, 三九四九冻破石头, 五九六九河沿儿看柳,七九八九光屁股娃娃拍手,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这首数九歌谣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三九、四九期间是最冷的,居然连石头都能冻坏。当然了这个是夸张的说法,就是凸显出三九、四九期间的寒冷。
如今就迎来了“三九寒天”了,从1月9日到1月17日都是“三九”,大家可做好了准备呢?其实在过去对于三九天是非常害怕的,民间也是对其充满恐惧感,甚至还流传着“三九天有三怕”的说法。
这些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它们实际上是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和敬畏。那这“三九天有三怕”,分别怕的是什么呢?今年三九天有没有出现呢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怕的就是三九天不冷。
这个我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就会发现古人是非常的智慧。
大家也知道,一年中最冷的就是三九寒天了,在民间还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毋庸置疑在三九天是冬季最冷的时段,如果这个时期气温不冷反而还异常升高,这就是比较反常的现象,并且还可能会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三九期间还不冷的话,这样大概率就是暖冬了,或者是当年的冬季推迟了。
如果是推迟的话还好,就怕当年是暖冬了,这样就可能引发一些生态问题,如病虫害自然越冬,到了第二年大量繁殖等。因此,如果三九天不冷,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挑战。
其次,怕三九天是大晴天而不下雪。
这个可以从气象和生态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方面,在三九天的时候降雪是很正常的,老话说“大雪年年有,不再三九就在四九”,如果三九不下雪是晴天,这可能就会让农民担忧当年的雨雪少,尤其是三九期间还是晴天,这预兆着后面的晴天多。
这样的话,晴天就不如下雪天,只因为下雪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下雪还可以补充地下水,为春季的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所以三九不下雪,还是晴天,农民就会为来年的收成而担忧了。
最后,怕三九天刮南风。
在中国的传统气象观念中,“南风送暖,北风送寒”。在三九天的时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本应该是寒风刺骨的,刮的就是北风才对。但如果三九天刮南风,就意味着气温会升高,这与冬季的气候特点相违背。
此外,如果三九天刮南风,可能会导致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从而形成雾霾等天气现象。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还会对交通产生不利影响。
在民间还有“三九刮南风,来年三伏旱”的说法,认为三九天刮南方很反常,并且通过古人的经验,这样第二年三伏天可能降雨很少,担忧出现旱情。
综上所述,“三九天的三怕”分别是怕三九天不冷,期间天晴少雨雪和刮南方,而这些也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反映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和忧虑。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句老话是对传统气象观念的一种表达,但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如农村的很多老人所言,这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总结,是一代代人验证过并留下来的,价值不容小视。
然而今年这三怕至少出现了两怕,那就是今年的三九天不怎么冷,不仅没有大降温,相反还有所提升。并且多数地方都是晴天为主,并没有降雪,就连降雨的地方都不多。所以农民朋友要引起重视,大家要及时关注近期的天气变化。